在脐下三寸,刺入二寸。寒湿湿热不同,轻重缓急亦异。
一云、先烦而悸者,为实。手少阳三焦,又足少阳胆。
但天地之阴阳五行,往来阖辟,尽其道之自然。争则气郁不发于外,而寒热争焉,争甚则愤然而热,故寒已而外热作焉,斯乃寒热之理也。
若黑而晦者,必死。邪居表多则多寒,邪居里多则多热,邪在半表半里,则寒热平半矣。
雍正癸丑,疫气流行,抚吴使者属先生制此方,全活甚众,时人比之普济消毒饮云。刺入一寸半,灸三壮。
或素有湿,又中于风,是为风湿。有此一阳而三之木、七之火、九之金、莫不始此焉,故不曰天而曰天根,以见阳之所从生也。